2023年2月8日, 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SCIENCE》(SCI一區,IF=17.521)正式發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合作的題為“Effects of Nonthermal Radiofrequency Stimulation on Neuronal Activity and Neural Circuit in Mice”的研究論文。論文由軍事醫學研究院二所李楊研究員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楊鴻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軍事醫學研究院二所郝延輝助理研究員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20級獸醫學劉偉琪碩士研究生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
公眾對射頻輻射(RFR)的安全性越來越關注。許多研究報告指出射頻輻射對大腦(和一般的神經系統)的不利影響,包括學習和記憶障礙、睡眠障礙、焦慮和抑郁、腦電圖(EEG)變化等。然而,關于RFR的生物效應頗具爭議,RFR誘發認知障礙的神經生物學機制仍未闡明。該論文在體內神經元活動和神經回路水平上探討了低于熱閾值(≤1℃)的2856-MHz射頻–電磁場暴露所引起的認知障礙機制。研究發現應用的2856 MHz射頻實時輻射增強了背側海馬(dHPC)CA1中錐體神經元的Ca2+活動(表現為頻率和振幅增加),在射頻終止時恢復到基礎水平;RFR引起藍斑核(locus ceruleus,LC)到dHPC的DA能軸突投射密度降低以及突觸結構的破壞,進而引起dHPC多巴胺(DA)釋放減少,是RFR致小鼠HPC依賴的空間學習和記憶障礙的一個重要的神經環路機制。研究結果在解析RFR誘發認知障礙有重要突破,對于研究射頻輻射神經生物學效應新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射頻輻射對神經元活動和神經回路的影響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